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43126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政大經濟系學生陳芷羚(前右)利用今年暑假到越南孤兒院當志工,她說「他們生活很貧瘠,但夢想卻更堅定!」 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在越南的富祿孤兒院裡,有三個兄弟姊妹的爸爸生病了卻沒有錢就醫,就這樣死亡。不久媽媽因無法承受傷痛及經濟壓力,選擇在家門口上吊自殺,那一幕深深印在孩子腦海裡,是他們心裡的痛。」 政大經濟系大三學生陳芷羚整個暑假切成兩半,一半分給越南的孤兒,另一半給台灣的原住民孩童。她說,「只是希望越南的孤兒能知道,在遠方有很多人關心他們就夠了。」 陳芷羚與政大地政系大四學生何書瑋利用暑假參加至善基金會的越南志工計畫,帶著五個台灣泰雅族的高一孩子,到越南當志工近一個月。他們在順化省的富祿、麒麟孤兒院帶孩子團康、彩繪、編織,並教導他們台灣文化及原住民歌舞等活動,也在那裡看見許多辛酸的故事。看到孩童每個人腳上的拖鞋前面一大塊都磨平了,很不忍心。陳芷羚說,「要回台灣的時候,我們把拖鞋都留給他們。」 「麒麟孤兒院有個孩子幼年媽媽就過世了,有回與爸爸一起到海邊游泳,沒想到爸爸被大浪捲走,他慌亂中抓到一根浮木,這根木頭救了他的命。」陳芷羚說,這個孩子被送到孤兒院後幾乎封閉自己,每天專心在木雕的世界。 陳芷羚指出,當地生活條件貧瘠,燙完青菜的湯居民會直接拿來食用,有回她想在飯後幫忙倒廚餘,居民衝過來對她一直說「No」。「我才知道,那些看來已經不能再吃的剩菜,竟是他們的晚餐。」 13年來至善基金會在越南當地服務貧窮及生病的孩童。至善基金會公關周坤達表示,基金會每年協助越南中部順化、廣治、廣平省約兩千名的孤兒院院童、貧童、流浪兒維持基本生活並接受教育。 至善基金會認養越南貧病童計畫,每月只要600元,就能幫助一個孩子就醫或就學。關懷專線,洽詢電話,02-23560118。
- Aug 16 Sat 2008 22:21
【聯合報】政大生赴越 傳愛給孤兒
- Aug 05 Tue 2008 12:52
【自由時報】5泰雅高中生 赴越南助貧童

〔記者陳儀珊/竹東報導〕5名新竹縣尖石鄉及五峰鄉泰雅族的高中生,在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安排 下,前往越南擔任志工,透過夏令營活動,設計多項充滿「原味」與傳統文化味的闖關遊戲,陪伴當地貧童歡 度暑假。 從受助者 變助人志工 這5名高中生志工分別是內思高工戴忠傑、林哲雰、林祖蕾,東泰高中葉仲嘉與光復高中呂蕙,經過徵選,上 月7日啟程到越南,本月3日已返台。以往他們是接受「至善」助學的角色,這回身分轉變為志工,學習付出, 對5人來說是很新鮮的體驗。 基金會表示,「至善」在越南共資助3個兒童之家,認養200多名孤兒、流浪兒童和貧童,這群原住民志工在夏 令營中,發揮了許多創意與巧思,像是教大家用圖畫紙來繪製原住民傳統服飾、寫春聯、學編織與原住民舞蹈 教學。 透過這次交流,彼此都感受多元文化的美好,戴忠傑說,沒想到越南孩童的中文字很工整,好多人擠在畫春聯 的攤位前,爭相學習寫春聯;呂蕙則說,編織品受到很大回響,帶去的120條編織線根本不夠用。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通過層層關卡的越南貧童,志工們還象徵性的用畫筆為他們「紋面」,呈現泰雅族特有的 紋面儀式,肯定孩童們的勇敢與成長。 基金會對於志工們的表現讚不絕口,公關周坤達說,大家都看到了這群原住民學子的潛力,也期許他們能從服 務、回饋社會過程中,提升自我價值,未來培養更多能力,投入更多社會關懷工作。
- Jul 18 Fri 2008 21:04
【自由時報】快樂認養人 保險女經理歡喜當媽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在保險公司擔任經理的柯怡如,10年來,點滴捐助至善基金會近30萬元, 從每月600元認養1名貧童,持續追加為3名,前年起更同時認養5名孩子,從不間斷。10餘名台灣、 越南的貧病童,雖沒見過這個幫助他們就學、醫病,甚至送他們彩色筆的「阿姨」,卻能獲得被愛的 滿足。 「親愛的認養人您好,謝謝您的幫助,我會用功唸書!」柯怡如說,每當收到孩子歪斜的隻字片語, 總提醒自己更努力才能幫助他們成長。 6年前的5月,柯怡如收到一張寫著「媽媽,母親節快樂!」的卡片,當下熱淚盈眶。她驚喜地說: 「這是第一次除了我親生孩子以外的孩子,叫我媽媽。」 第一名受助的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孩童,轉眼間已16歲,不再需要她的幫助;另有數名越南孩童,洋 洋灑灑寫下越文信,感謝阿姨讓他們有錢看病,解決了疝氣、尿道下裂、手肘過彎、畸型等戰爭留下 的後遺症。 柯怡如總把受助孩子寄來的卡片,與2個兒子分享,希望他們惜福。就讀國三、高三的兒子,也在她的 鼓勵下,從今年3、4月起,每月拿出零用錢500元,各認養1名盲童。 上週五,柯怡如更邀集保險公司40名同仁認購130張兩廳院音樂會的票,最後包括門票、車資、晚餐, 共募得12萬元,讓50名至善基金會及80名兒福聯盟認養的孩子,生平第一次踏進國家音樂廳。 至善基金會表示,許多認養人一次認養10名、20名孩子,但認養1、2年即紛紛因為負擔不起而終止, 像柯怡如能持續10年陪孩子長大、不斷追加認養人數,並把愛的力量渲染給周遭人,相當難得,她也 成了至善基金會年資最久的認養人。
- Jul 14 Mon 2008 19:20
【華視新聞】父母外出工作 泰崗教母照顧幼兒

深入新竹縣尖石鄉,偏遠的泰崗部落交通不便,當地沒有幼稚園, 教會師母特地成立了幼兒照顧中心,父母外出工作,孩子們就能安 心在這裡,享受上學的快樂。 騎著摩托車,一大早,趕在下田工 作之前,泰崗部落的媽媽和阿嬤們,把孩子一個個送到幼兒照顧中 心裡。 孩子們開心的唱著歌,臉上露出純真的笑容,這是他們第一次上學 的經驗,也是第一次感受和同儕相處的快樂,因為山上工作機會少 ,父母都到外地工作,小孩就交給不識字也無力教導的阿公阿嬤, 直到教會師母江秀慈成立幼兒照顧中心,不但解決了孩子的教育問 題,更讓家長無後顧之憂的為生活打拼。 回歸泰雅族傳統共同照顧的方式,幼兒照顧中心裡,江師母代替親 生父母,讓孩子擁有家庭的溫暖,也讓部落漸漸團結起來,只是教 會資源有限,還有將近一半的孩子沒辦法上學,加上缺乏社會援助 ,才成立不到一年的照顧中心,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華視記者戴君恬 葉子杰報導)
- Jul 01 Tue 2008 08:02
【中央社】至善基金會主動幫助全球弱勢 籲散播友愛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十日電)全球近來天災頻仍,經濟環境也不理想,主動到全世界幫助弱勢的至善社 會福利基金會認養人張秀娥今天呼籲遭遇困境的人要勇敢去尋找自己生命中的貴人,也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生命 中的貴人,她呼籲大家參與七月在台灣各地推出的至善「友愛咖啡館計畫」,分享友愛體驗,散播愛的種子。 張秀娥也在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最近一場友愛分享茶會表示,她曾經有十年的時間,因為被工廠牽連 ,承接了千萬元債務,差點因那次的絆倒而走不出來,後來她體悟到,只要身邊的人都能平平安安過日子,就 是一種福氣,於是鼓起勇氣,低頭去向朋友借貸,生命中的貴人因而出現。 張秀娥說,當她重新恢復順遂時,決定要幫助其他更需要幫助的人,因此她希望透過長期捐款,給弱勢孩子一 個讀書的機會,並且使社會因而有了良善的循環。 至善基金會不定期舉辦友愛分享茶會,主要是在活動中舉辦說故事串聯愛活動,讓每一位參與者畫出自己理想 中的友愛,以集結而成一本充滿友愛的故事書,也能組裝成一幅友愛拼圖;至善基金會同時推行一系列的國際 互助友愛活動,藉由彼此友愛故事分享,希望讓社會聚集更多良善和希望。 因此,張秀娥分享故事時畫了一個天使,希望小天使能夠去感化社會,讓友愛的精神流動整個世界。 政治大學社會系二年級學生塗恩在友愛拼圖上畫上一個驚嘆號,他說,出生時因早產、腹裂,又因治療關係, 需要靠長期打針治療,護士跟他說會有副作用產生,但不一定在身體哪個部位,後來真的出現在他額頭上,有 一個像驚歎號般的疣,這個驚嘆號就像紀錄著他人生驚險的印記,也是他出生的証明與一種友愛的象徵。 基金會董事長袁立德指出,至善從事跨文化助人工作,掌握友愛精神是關鍵,因為友愛講求平等互助,是無私 的社會關懷與人類共通的情感;例如,至善正在地圖日記網路平台舉辦「至善尋找友愛達人」網路徵文,首獎 將以至善友愛大使身分九月間與至善同赴雲南訪視貧童,七月也將在台灣各地推「友愛咖啡館計畫」,邀請長 期支援至善的民眾分享及散播友愛的種子;捐款專線(0二)二三五六0一一八,郵政劃撥帳號「50054640」 ,戶名「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上網http://www.friendshipcit.org也可查閱相關訊息。
- Jun 30 Mon 2008 12:24
【台灣立報】籌備籃球賽 泰雅高中生樂其中

【記者陳威任整理報導】至善基金會上週在新竹竹東集結了受至善援助的20多位泰雅族高中生,舉辦 「至善友愛盃」籃球大賽,希望藉由舉辦活動的過程,彼此互相協助,發揮團結精神。 「至善友愛盃」活動的籌辦過程,是由至善的社工帶領泰雅族高中生一起討論而成,5月底確定開始 舉辦後,每週末皆利用一個早上的時間討論,從活動前的分工,到活動獎品的設計,都充滿了他們的想法。 「雖然沒得到第一名,但是先前的努力都值得了。」泰雅族高中生林竹君組了兩隊,一連打了4場比賽 ,包辦了第二、三名,她說,這次活動的舉辦,是大家一起討論而成的,沒得到第一名雖然有點失望, 但看到自己設計的獎品能夠頒發給別人,這種能全心投入自己策劃的活動的感覺很棒。 基金會每兩個月皆舉辦一次高中生聚會的活動,至善新竹督導張億純指出,希望這些良性且有意義的活動 ,讓青少年培養團體合作的精神,並更近一步的瞭解他們的學習狀況。
- Jun 26 Thu 2008 14:48
【中國時報】單親媽架網賣水蜜桃 年銷千盒

2008-06-26 中國時報【黃馨儀/台北報導】 十二年前夫婿意外死亡,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婦女阿薊.達利靠著種水蜜桃獨自扶養兩名 稚子。傳統的叫賣方式辛苦卻所賺不多,去年底,她努力學會上傳照片,並號召部落族民 架起「阿薊家的水蜜桃」網站,成功推銷出許多水蜜桃,初嘗甜美收穫。 丈夫婿駕車墜崖往生時,阿薊才廿六歲,靠著微薄的水蜜桃收入,扶養一雙稚齡兒女。 種了廿多年水蜜桃的阿薊說,水蜜桃相當嬌貴,栽種、除蟲與採收都要相當小心。除了開 車下山叫賣,更要一通一通打電話推銷才賣得掉。 阿薊說,「有時為了要將一兩盒水蜜桃賣出去,要在家苦等電話。賣出去還好,一旦被 拒絕,一個上午或下午的時間都白耗了。」 在至善基金會的協助下,阿薊去年底與十多戶族人決定增加販售通路,在網路上架起銷 售網站。 阿薊一開始連開關機都不會,也看不懂英文,仍不放棄地努力學習。現在不但會上傳照 片、更新網站資訊,還會用網路即時通與在山下念書的孩子聊天。兒女們開始都不相信她 會上網,頻頻詢問「真的是媽媽嗎?」直到看到相片才相信,紛紛稱讚阿薊「超棒!」 雖然網站架設不到一年,但去年就有約一千盒的銷量,銷售小組成員都賺了十多萬。今 年水蜜桃開花減少,產量少了三至五成,目前收成數量約只有三萬多顆。 不過,由於阿薊與族人栽種的水蜜桃汁多味美、每顆都有巴掌大,目前每公斤仍可賣到 一一○元的高價。阿薊會寄電子卡片答謝客戶,並在盛產時通知每個人,在良好的「售後 服務」下,去年訂購顧客都會回流。 欲訂購的民眾可打電話0921632691,或上網 http://aciy.spaces.live.com/訂購。
- Jun 24 Tue 2008 10:34
[自由時報] 至善基金會 網路徵文傳愛
- Jun 21 Sat 2008 07:19
[自由時報] 舞動奇蹟 10中輟生國中畢

〔記者王錦義尖石報導〕「我們不想要被叫做中輟生,我們還有別的長處」,新竹縣尖石 國中為輔導中輟生返校,去年辦社區生活營,一開始利用養雞培養學生責任心,財團法人 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接手後,舉行街舞教室成功找回十名中輟生,昨天他們都順利領到畢 業證書。 志工邀打籃球 阿傑打出自信 畢業生阿傑過去因沒有家的溫暖,常泡在網咖久而久之就不上課,學校三番兩次到網咖找 人,找回來沒幾天又逃回去,阿傑說,因為課業跟不上,在學校很沒有成就感,遊戲網路 遊戲很容易有成就感,直到社工楊耀誦出現,很有耐心地與他們洽談,讓他在籃球運動上 找到自己的「位置」。 街舞教室開課 小凱返校飆舞 而畢業生小凱則熱中街舞而蹺課,他說,以前愛逞強做危險動作,自以為舞跳得很棒,後 來基金會找來街舞老師劉仁楠舉行生活營,每週三下午帶領中輟生跳街舞、練體能、開發 身體,讓他發現自己連基本舞步都跳不好,更佩服劉仁楠,也願意在學校好好學習。 社工楊耀誦說,尖石的學生其實不是不愛上學,只是有太多外在的因素,讓他們上學成為 困難的事,有的學生家裡務農需要人力、有的沒有交通工具可以上學、有的跟不上進度, 但他們本性都很單純,若能在智育以外幫他們找到自信,他們就有上學的動機。 至善基金會秘書長洪智杰說,社區生活營是協會「陪你長大─原住民教育發展計畫」的一 環,這計畫服務內容不只針對中輟生,還包括住校生夜間課輔、部落大專生暑期返鄉課輔 、全校性活動補助、生涯發展輔導等,協助孩子選擇自己的未來。 至善基金會 陪你長大計畫尋找愛心認養人 捐款專線 (02)2356-0118
- Jun 18 Wed 2008 18:01
至善尋找友愛達人網路徵文 首獎將任友愛大使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七日電)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將於六月二十日到八月 十日在地圖日記網站部落格平台舉辦「尋找友愛達人」的網路徵文活動,首獎得主可於九 月間與至善基金會一同前往雲南探訪貧童。 「尋找友愛達人」網路徵文活動邀請網友寫下個人最具代表性的友愛體驗,將文章的連結 貼到活動網頁上,並上傳一張能代表這一體驗的圖片,還要進一步說明身為一位傳遞友愛 的天使,該如何將自身的友愛體驗有創意的分享給更多人,就有希望成為合格的友愛大使 。 基金會表示,獲得網路徵文最佳友愛精神獎的得主,將擔任至善基金會的友愛大使,九月 初將與至善基金會一同訪視中國大陸雲南麗江貧苦兒童。 至善基金會說,為了推行國際互助友愛的精神,將陸續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如街頭傳愛活 動以及友愛咖啡館的推展,歡迎各位支援至善的夥伴密切注意基金會網站公告的資訊。 另外,至善基金會在越南實施了一項新的服務「我要讀書計畫」,協助當地的貧童更能一 嚐讀書的甜美與沉浸在書中的喜樂。 至善基金會邀請善心民眾只要每天捐出新台幣二十元,也就是說每個月捐款六百元,就可 讓越南的貧病兒童獲得上學或醫療的機會,認養專線(02)23560118